22/29℃
净月潭
中文
首页 景区文化 红色文化
尚志林——英雄灵魂栖息过的地方
浏览次数:110
发布时间:2025/08/21

  抚今追昔,白山松水传唱英勇故事,“北国雄狮”铮铮铁骨铸英魂。


1 (1).png

  民族英雄,名垂青史。在长春净月潭景区内,有一处赵尚志先烈灵魂曾栖息过的地方,“尚志林”因此命名。2024年8月15日,在日本

宣布无条件投降79周年纪念日,张福有(吉林省委研究室副主任,吉林省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厅副主任)、军旅作家姜宝才与党委工作室成员一同到访净月潭景区尚志林,向革命英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,并将其相关书籍、书法作品赠予景区。


2.png


  赵尚志——辽宁省朝阳县人,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,是威震全国乃至世界的著名抗日将领。1925年,17岁的赵尚志加入中国共产党,他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。在极其艰难困苦的险恶环境中,赵尚志团结带领广大抗日将士纵横驰骋,浴血奋战,打得日本侵略者发出了“小小满洲国、大大赵尚志”的哀叹,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建立了卓越功勋,赢得了“民族先锋”“人民英模”等美誉。


  “尚志林”位于净月潭景区现轮滑基地附近。净月潭始建于1934年,是伪满洲国为解决城市蓄水而建成的水库,1936年,净月潭作为长春市第一家饮用水水源地开始供城市用水,直到1962年,随着长春市的不断发展,人口不断增加,净月潭结束了他26年的供水使命,改为辅助水源。1988年,净月潭被国务院评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。在水库成立之初,净月潭同步在水库周围种植水源涵养林,经过近80年的精心陪护与培育,现在已经形成了世界上罕见的人工森林,也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森林。


  1942年2月12日,赵尚志在战斗中被内奸打伤,遭日军逮捕杀害,穷凶极恶的敌人割下了他的头颅,运到长春庆功,把他的躯体扔进了松花江的冰窟中,从此将军的头颅下落成谜。1987年1月,日本进步女作家林郁(原名山崎枝子)到哈尔滨访问,采访了赵尚志的战友、时任黑龙江政协副主席的李敏,了解了赵尚志牺牲的经过,林郁回到日本后,采访了谋害赵尚志的主凶东城正雄,得知了头颅的下落。当年,因赵尚志头颅未进行防腐处理,很快便开始腐烂,日军决定将其焚烧。就在这紧要时刻,长春护国般若寺住持倓虚长老及时赶到,希望用宗教的形式把赵尚志头骨掩埋在寺内。时任关东军最高司令官的梅津美治郎因曾多次去般若寺参拜,破例同意了此事。林郁将此信息转达给了时任黑龙江省党史研究室主任金宇钟。得知此事后,金宇钟、李敏等人多次前往般若寺寻找,但由于知情人早已作古,赵尚志头骨的下落已无人知晓。


  直到2004年6月1日,军旅作家姜宝才来到长春护国般若寺采访,意外得知,前一天上午寺院修缮时,挖出一无名者头骨,并被寺院果慈法师送到市郊净月潭山林里掩埋了。姜宝才判断这就是赵尚志将军的头骨。在般若寺果慈的带领下,军旅作家姜宝才与《东北抗联》摄制组成员及赵尚志的外甥一同来到净月潭,将头颅请出,后经一系列鉴定,确认头颅为赵尚志将军。2008年,在赵尚志将军诞辰100周年之际,赵尚志烈士陵园竣工落成,壮士颅骨得以回归故里。


3.png


 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,习近平总书记赞扬赵尚志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、勇赴国难的杰出代表。赵尚志作为著名抗日将领,不仅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,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,即内涵丰富、影响深远的“尚志精神”。


4.png


  2018年,张福有(吉林省委研究室副主任,吉林省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厅副主任)与军旅作家姜宝才来到净月潭景区,在英雄曾经安息过的地方,修建了尚志林,这是对抗日英雄的铭记、对红色血脉的赓续,对“尚志精神”的传承。


5.png


  追溯净月潭与赵尚志将军的“红色历史”,景区将以此为契机,大力弘扬“尚志精神”,扩建尚志林,作为传播红色文化的载体。时代向前发展,回首而望,是一部先烈忠贞爱国、英勇抗战的光辉史册。一代英雄虽已逝,其铁骨忠魂永存于浩荡天地间,革命精神永垂不朽!


4521246